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《道德經》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,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,里面蘊含了古往今來皆適用的處事智慧。
魯迅曾說,"中國的根柢在道教,而道教的思想之根則在《道德經》”、“不讀《道德經》,不知中國文化,不知人生真諦”!兜赖陆洝匪枷胧蔷哂鞋F代性的,其中蘊含的思想智慧需要我們當代人反思繼承,我們必須要找準自己的處世法則,靜觀其變。
11月2日上午,我司戰略合作伙伴知禮文化講師蔡淑婷老師從讀了《道德經說什么》這本書后,與公司全體員工分享《道德經的處世智慧》個人感悟。蔡老師用怎么讀經典《道德經》、《道德經》的“序”和“目錄”、何謂“道”三部分為我們展開了今天的課堂!
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”。這里的“一二三”并不是具體的事物或者數字,它表示一個萬物從簡單到復雜,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!耙弧笨梢哉f是萬物起源的原點,我們為人處世的初心,一個人能走多遠,取決于一個人的“道”與“德”。做人,就是要守護那個“一”。而三生萬物,工作也是從無慢慢到有的階段,無形中學習到的知識能力和處世之道。
蔡老師以“語文課”的形式讓全員齊聲朗讀《道德經》的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...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”的名句,通過逐字譯文,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,悟出老子《道德經》里的“道”的真正含義。
“故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后相隨”。事物都有自身的對立面,而二者卻是相輔相成、對立又統一。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我們需要去悟道做到,整合其中的力量。要學會聽進不同的意見,不同的聲音,人生才會更有智慧;我們才會真的觸碰自己,看見自己,從而找到自己,成為我們自己。
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夫唯不爭,故無尤!币运鞯,最高的善德,像水一樣。水乃萬物之源,可它卻利養萬物而與世無爭,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的心態。
何謂“道”?在圣人看來,最高明的做事方法和行為,就像水一樣,人的至柔至剛全在一念之間,生活中剛柔并濟方顯英雄本色。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條路才能通向勝利的彼岸。具有“強者”的資本而保持“弱者”的姿態,這是歲月積淀的人生智慧。
做人即處世、交友、行善。上善若水,做人應如水、水滋養萬物,人能夠多一些如水般的溫柔純凈、海納百川的包容大度、適應百態的歷練豁達、萬變不離其宗的從容淡定、以柔克剛的聰慧與靈活,那么就一定會以一個平和的心態,寬容的姿態,溫柔的神態,構建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,為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際關系基礎。
撰稿人:洪雅婷
攝影:江藝斌
校對人:何秋敏
審核人:高少琛